一种低成本高效消减大米中镉的方法及步骤
对于镉含量超标的大米而言,需要通过加工处理消减大米中的镉,使其中的镉含量满足相关质量标准,才能作为可食用的大米产品。现有消减大米中镉方法包括机械加工法、浸泡法以及发酵法。因为镉在大米中分布很不均匀,而通常皮层中镉含量较高,所以,通过碾米加工提高大米精度可使大米皮层中的镉显著降低。例如,镉含量低于0.288mg/kg的糙米经过碾米机提高碾米精度至23.83%时,大米中的镉含量能降到国际安全标准。也有研究发现,同样的米样,加工至三级米的镉含量比糙米降低了17.8%。而对于此类方法而言,提高大米精度所需关键步骤就是碾米,碾米也是大米加工的必要步骤,所以采用此方法消减大米中的镉,操作简便,不用添加新的加工工序和成本,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镉含量较低的大米效果较好,而对镉含量较高的大米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浸泡也能释放大米中的镉,因为镉在大米中存在状态多样,如结合态、络合态、游离态等,在浸泡过程中,大米中淀粉和蛋白质会溶出一部分,则其包埋的镉也会随着释放出来。例如,使用去离子水对大米样品进行淘洗和沸水蒸煮,米样中的镉均发生消减,且用沸水蒸煮比去离子水淘洗的镉脱除率更好。除了用水浸泡,采用较多的还有酸浸泡法,例如,用醋酸、硝酸等对米粉进行浸泡,在pH低于4的条件下,半个小时内可使米消减率高达到99%;又例如,用柠檬酸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浸泡整粒大米,使得米的消减率达85%以上。采用水浸泡大米操作简单、无化学残留且能较好地保存大米的形态,但此方法的效果有限,对镉含量高的大米效果较差。采用酸浸泡大米虽然镉消减率好,但浸泡后的酸味难去除,有化学残留影响口感。发酵法是指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来降解大米中包埋镉的蛋白质和脂肪,或者利用其代谢产物使镉析出。例如,利用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大米进行发酵处理,在发酵过程中降低了大米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且镉的消减率达到85.73%;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整粒大米,结果显示镉的消减率达到70%以上;在恒温自然条件下发酵大米,72h后米的消减率为45.22%。由此可见,发酵效果理想需选择有针对性的菌种。因此,发酵法消减大米中的镉效果较好,对大米淀粉破坏较小,但其需要特定的菌种且发酵耗时长。
华炬新产品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会科研人员现推荐一项一种低成本高效消减大米中镉的方法及步骤,该技术提供的方法及步骤,既可以对整粒的大米米粒进行处理,也能对研磨成粉状的大米米粉进行处理,均能有效消减大米样品中的镉。进一步地,该技术提供的方法既可以处理镉含量较高的大米样品,也能处理镉含量较低的大米样品,其中,用于处理大米米粉时,可以处理镉浓度较低的低浓度大米米粉,对镉的消减率最高可达83.4%,也可以处理镉浓度较高的高浓度大米米粉,对镉的消减率最高可达62.3%;在用于处理大米米粒时,可以处理镉浓度较低的低浓度大米米粒,对镉的消减率最高可达65.5%,也可以处理镉浓度较高的高浓度大米米粒,对镉的消减率最高可达71.9%,现将该一种低成本高效消减大米中镉的方法及步骤及技术方案及实施例介绍如下供研究交流参考:(211211 253544)